地點:岡崎疏水の道 / 平安神宮 / 琵琶湖疏水記念館 / 蹴上インクライン / 南禪寺 / 哲學の道 / 鳥岩樓 / 二条城 / 漢検漢字資料館 / 京都駅+Dinner
是日編排的單車遊行程都是京都著名的觀賞櫻花熱點,尤期上午主要集中遊覽京都東面琵琶湖疏水道系統一帶地方,包括岡崎疏水の道、平安神宮、琵琶湖疏水記念館、蹴上インクライン、南禪寺及哲學之道,路線如下:

來到接近「岡崎疏水の道」,路旁又發現幾棵正在開花的櫻花樹,急忙停車來拍張照片。

附近有一座早期的水力發電廠──「夷川発電所」,現在仍運作當中,此發電廠建立於1814年,其紅磚外牆仍然保留至今。

岡崎疏水の道 http://www.kyotokk.com/saku_okazaki.html
「岡崎疏水」是琵琶湖疏水的一部分,當初是為了連接第一疏水・山科運河與鴨川運河所建設的。

沿著疏水道兩側種滿櫻花樹,所以是京都另一個著名的賞櫻勝地。

昔日這條運河連接琵琶湖及鴨川作為運送物資之用。

隨著陸上交通發達,這條運河已喪失運輸功能,不過因為河岸兩旁的櫻花樹,在賞櫻時期就特別設有名叫「十石舟」的遊覽小船接載遊客欣賞櫻花。(參考:http://kyoto-tabi.or.jp/jikkokufune.html)

遊覽小船的航行路線主要環繞平安神宮附近的琵琶湖疏水一段名叫「岡崎疎水」的河道

從遊覽船碼頭對出的琵琶湖疏水上,還有一個噴泉點綴風景,而對岸則是琵琶湖疏水紀念館。

平安神宮 http://www.heianjingu.or.jp/
岡崎疏水北岸,就是日本三大神宮之一的「平安神宮」。

在參道上的超大紅色「大鳥居」則建於日本昭和初期,高24.4公尺,最下面的柱子的周圍有11.4公尺,號稱日本最大規模的宮殿建築。

平安神宮於1895(明治28)年為紀念日本古都平安遷都1100周年,根據前平安京朝堂院建築縮小重建。

平安神宮入口的叫「應天門」,綠色屋頂和紅色圓柱很宏偉。

入宮前旁邊設有「手水舍」,剛好遇到一位老師帶著一班中學生來參觀。

穿過應天門是平安神宮的大廣場,四周鮮豔紅色的殿社映照著滿地白砂。

大廣場正面是正殿「大極殿」,採用了左右對稱的建築格局,內裏主要是供奉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

大廣場左邊是「白虎樓」,也是正殿後面的寬闊庭院「神苑」的入口處,進入神苑是要付費的。

跟據資料,「神苑」相傳為日本明治、昭和年間的著名園藝師-第七代小川治兵衛花費 20年精心打造的池泉迴遊式庭園,佔地3萬平方公尺。被視為日本明治、大正期之庭園代表作,現在是日本國家名勝,現成了京都的賞櫻勝地。由於園內櫻花樹仍未盛開,行程緊迫,我們沒有進入神苑,只是外面展視板看看一些櫻花相片。

正如其他神社一樣,內掛了很多繪馬,寫上參拜的祈求心願。

琵琶湖疏水紀念館 http://www.city.kyoto.lg.jp/suido/page/0000007524.html

對於京都來說,引進琵琶水是自古以來的一個夢想,這個紀念館讓遊客了解昔日籌備及興建琵琶湖疏水相關的歷史事蹟等資料,尤其是免費入場,很值得一看。

展館內設有三個展示室,講述有關琵琶湖疏水水利工程。

當中以模型介紹琵琶湖疏水系統。

另一邊箱亦陳列了一些水利工具。

戶外還有一些昔日水力發電機展示出來。

紀念館外可以仍看到疏水道的地方及遺址「蹴上インクライン」(蹴上傾斜鐵道)。

蹴上インクライン (蹴上傾斜鐵道) http://kyoto-design.jp/spot/2724
蹴上傾斜鐵道是在1890年(明治23年)左右完成,當時是為了輔助琵琶湖疏水道運送物資。


當時是為了輔助琵琶湖疏水道運送物資,因為從大津到京都的琵琶湖疏水道沿途有兩段水道的落差較大必需靠鐵道運送物資。

在展覽館的舊相片資料, 可看到昔日用這鐵道運送物資的情況。

後來鐵道在1940年停止運作 並在全長582公尺廢棄鐵道遺跡兩旁種植櫻花樹,因此開花的時候這裏就自然變成了一條櫻花隧道和賞櫻景點。

可惜我們遊覽的這時候,櫻花樹只是長出了紅色的幼芽,仍差一點點才開花,真有點兒失望!

遠處見到有一對新人拍攝結婚相,當我們走近的時候,聽到他們一對新人與攝影師用很香港地道的廣東話交談,相信也是遠從香港而來吧!

雖然沒有櫻花看,但也自娛拍攝一下有趣的作弄樣子也好呢!

傾斜鐵道盡頭有一個公園,當中有其中有超大型的輸水管及現在仍運作的疏水道/水管。

也有「琵琶湖疏水計劃」總工程師田邊朔郎的銅像,他讓琵琶湖與京都串連的構想實現出來,也設計出日本第一座水力發電廠。

南禪寺 http://www.nanzen.net/
南禪寺是日本禪宗最高寺廟,前身是後嵯峨天皇在文永元年(1264年)建造的離宮-禪林寺殿,由此路可進入寺院內。

院內主要由敕使門、三門、法堂及方丈庭園連成一線,另有12個小寺院如南禪院、歸雲院、聽松院、正的院、慈氏院、高德庵、天授庵、金地院等,而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南禪院與金地院。

遊客入寺走的是勅使門南邊的中門,進門向左轉入正路便可見一座高22公尺合共兩層的巨形木建築,這是京都三大門之一的「三門」(另外兩座三門是仁和寺二王門和知恩院三門),被指定為日本重要文化財產。三門是可以上樓參觀的,但要付參拜料500日元,但我們沒有登門。

穿過三門沿參道向前方是一個優雅的庭院。

再前行所見到金碧輝煌的一座建築物是「法堂」,據說這所法堂昔日多災多難,因而重建了多次,現近的建築重建於明治42年(1909年),法堂裡供奉有佛像,而後方則是本坊方丈庭園,不過我們沒有在那裏參觀。

其實我們來到南禪寺,最重要是看這裏一個有關琵琶湖疏水的古蹟──「水路閣」。

水路閣是水道的橋,在1888年建造琵琶湖疏水工程的水道時,由於要將琵琶湖的湖水送往京都,在設計水道路線時,為免在南禪寺挖水道而破壞景觀,所以參考古代羅馬時代的水道橋,以紅磚砌成,水路閣上方是輸水道所在。

不過這紅磚砌成的水路閣與南禪寺內寺院風格全然不同,但也就造就了一個特別的景點。
哲學之路
離開不遠處就是另一賞櫻景點──哲學之路。

為何這裏得名「哲學之路」?據記載是因京都大學的哲學家西田幾太郎經常來此散步,思索人生哲理而得名。

哲學之路其實是一條不過1、2米來寬的石屎路,南北走向,長約1.5公里,而旁邊有約3、4米寬的引水道,沿路種滿櫻花樹,所以每逢賞櫻季節遊人都會熱鬧非常呢!

不過可惜現時櫻花未開,加上我們已開始肚餓,所以沒有沿哲學之道行畢全程。
鳥岩樓 http://r.gnavi.co.jp/49gggg8w0000/
午膳踏單車來到這間網路上有很多人大推的食店「鳥岩樓」,它躲在一個住宅區裡面,其實並不容易找到,但幸好有google map,因此也不致於迷路。

這間食店午飯時間只賣午間限定「親子丼」,供應時間由1200-14:00合共2個小時,店舖正門很有地道日式食店風貌。

進入鳥岩樓後有一個等候區,很有民居家庭的感覺,我們在這裏脫鞋後等候服務人員招呼我們。

後來有親切的阿姨出來,一話不說就帶我們直上二樓,沿路走過古色古香的長廊,屋子中間還有個小庭園。

長廊盡頭就是進食的地方,我們被安排坐在一個近窗外庭院的位子。

阿姨不話一說放下兩杯茶就轉身離去,其實這時我們沒有說過半句點餐的說話……

等了一會兒都沒有人招呼我們,枱上沒有任何餐牌,正當我們開始擔心應該如何點餐時……待應就送上了每人一碗「親子丼」,原來這裏是不需要點餐,因為中午就只有供應親子丼一種餐點而已!哈哈!

親子丼其實是一碗滑雞滑蛋飯,再配上中間生雞蛋,均勻攪散之後就可以享用!另外亦有一小碗香濃雞湯及京都漬物黃色醃蘿蔔作配襯。

二条城 http://www.city.kyoto.jp/bunshi/nijojo/
二条城又名「二条御所」,建於1603年的日式古代城堡,是昔日江戶幕府一位將軍的住所,現在已成為京都一個熱門旅遊點,並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建築。二條城可分為三個區域:本丸(主防線),在二の丸禦(第二防線)和一些包圍了本丸和二の丸的花園。

城堡正門入口泊滿旅遊車,入內需要購票。

整個城堡被東西约500米、南北约400米的高石牆和護城河包圍。

進入城堡後不久,就來到這裏遊客的參觀重點「二の丸御殿」,這裏是二級防禦線並建有圍牆包圍著,昔日將軍訪問京都時,這所御殿是當時居所和辦事處。御殿由多個獨立的宮殿建築相互連接而成。

二の丸的入口是一座中國式的唐門

進入唐門內裏就是「二の丸御殿」,不過殿內嚴禁拍照,

遊客需要沿指定路線參觀殿內各房間及陳設,主要是昔日將軍的辦公室和生活室。

其中一間以蠟像模型展示了議決大政奉還的場情景。
(相片取自遊覽單張)
御殿外是二之丸禦園,是傳統的日本庭園,有大池塘,觀賞石和修剪整齊的松樹。

離開二之丸禦園就是本丸御殿(主防圈),這裏是第二個宮殿區。

跟據記載,原建築在18世紀時被焚毀,目前的建築物是在1893年從「京都桂離宮」移過來的。由於本丸是不對外開放,我們只能從本丸花園或原城堡的基石遠望。

原城堡的基石是昔日天守閣遺跡,也是城堡中最高位置。

除可眺望城堡景色,亦可以看到二条城附近一帶風景。

二条城內本丸和二之丸四周都圍繞綠地和樹木成蔭的人行道,也有一些花園庭園地方。

種植了近400株櫻花樹,品種多達45種,所以亦在櫻花時期亦是一個非常著名的賞櫻熱點,我們這時候剛好見到紫色的花芽已長出來,等待著開花的日子到來。

雖然我們這時候未是櫻花滿開日子,但偶然也會遇到一兩棵已開花的櫻花樹呢!

這天是我們最後一天租單車,接著我們由二条城繼續踏單車往今日最後一個景點──京都駅。
漢検漢字資料館 http://www.kanken.or.jp/project/edification/shiryokan.html
途中經過五条烏丸,順道參觀「漢検漢字資料館」,資料館在這座建築物二樓,免費參觀的。此館是由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在2000年開設的,忠旨是希望能讓日本人了解漢字的魅力與趣味。

可惜進館後,工作人員表示現在展覽館正關閉裝修,只有地下的紀念品店開放……

不過可能她見我們有點失望樣子,送了給我們一件小紀念品呢!
京都駅 http://www.kyoto-station-building.co.jp/index.htm

京都車站是多條鐵路路線的總站,車站有多條巴士、地下鐵等公共運輸機關提供前往京都市內觀光名勝的交通服務資料。

車站大堂很大很現代化,部內設有扶手電梯可以到各樓層。


而扶手電梯更可到達天台的觀景台呢!

車站天台觀景台是免費開放予公眾的,名叫「大空廣場」

這裏可遠眺京都巿南面及北面景色,也可清楚近距離看到京都塔呢!

生そば 常盤 http://www.geocities.jp/masamasa1974/tokiwa.html/
晚上來到河源町,遇到這間老牌食店晚膳。

一間家庭式經營的小店舖,很有地道懷舊味道,每晚都有兩款精選套餐。

最平750円有一個套餐,價錢亦很經濟實惠。

以這個價錢的套餐都算豐富呀,很有家常便飯感覺!

店子不算大,客人也不算多,到來光顧的主要為當地人,老闆娘獨力一人在門面,都很忙錄呢!

前往「下一篇」
=========================================
其他行程網誌:
日本關西追櫻之旅2015 (一): 起行篇 (香港>大阪)
http://laichili.blogspot.hk/2015/08/2015_27.html
日本關西追櫻之旅2015 (二): 大阪追櫻篇 >> 大阪証券取引所(本館) / 中之島@午餐限定(蛋包飯) / 少彦名神社 / 大阪造幣局 / 天王寺+通天閣
http://laichili.blogspot.hk/2015/08/2015_93.html
日本關西追櫻之旅2015 (三): 京都單車篇(1) >> 錦巿場 / 鴨川 / 京都大學 / 下鴨神社 / 衹園 / Aeon Mall
http://laichili.blogspot.hk/2015/08/2015-1-aeon-mall.html
日本關西追櫻之旅2015 (四): 京都單車篇(2) >> 嵐山 / 保津川 / 嵯峨野一日遊
http://laichili.blogspot.hk/2015/08/2015-2.html
日本關西追櫻之旅2015 (五): 京都單車篇(3) >> 清水寺 / 八坂の塔 / 円山公園+八坂神社 / 京都御所 / 金閣寺
http://laichili.blogspot.hk/2015/08/2015-3.html
日本關西追櫻之旅2015 (六): 京都單車篇(4) >> 岡崎疏水の道 / 平安神宮 / 琵琶湖疏水記念館 / 蹴上インクライン / 南禪寺 / 哲學の道 / 鳥岩樓 / 二条城 / 漢検漢字資料館 / 京都駅
http://laichili.blogspot.hk/2015/08/2015-4.html
日本關西追櫻之旅2015 (七): 京都巿郊遊 >> 伏見(稻荷大社) / 伏見桃山 / 宇治
http://laichili.blogspot.hk/2015/08/2015.html
日本關西追櫻之旅2015 (八): 和歌山快閃追櫻遊 >> 和歌山城 / ぶらくり丁商店街 / 紀三井寺 / AEON和歌山大学前
http://laichili.blogspot.hk/2015/08/2015-aeon.html
日本關西追櫻之旅2015 (九): 奈良巿追櫻遊 >> 佐保川 / 奈良公園 / 郡山城跡 / 大阪>香港
http://laichili.blogspot.hk/2015/08/2015_26.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