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5月10日(星期四)
地點:湯淺町 (湯浅醤油, 角長, 甚風呂, 金山寺味噌)
我們早上在和歌山城的酒店check out後,便駕車離開和歌山巿前往今晚住宿的白浜町,順道於和歌山市與白浜町之間的「湯淺町」一帶遊覽。由和歌山市開車前往「湯淺町」,車程大約40分鐘左右。
湯浅町
http://www.yuasa-kankokyokai.com/
「湯浅町」被譽為日本醬油的發源地,據說在昔日13世紀,一位日本僧人在中國金山寺把味噌的製作技術帶回這裏並提煉出醬油,後來在江戶時代後期這裏開始發展醬油業,曾經繁盛一時。

但經過歲月洗禮,年輕一代都已離開了這地方,現在這裏已經沒有了昔日的繁盛,但仍保留了不少古舊日式建築。

這間舊屋則用改作展覽用,內裏擺放了不少燈飾設計給遊客欣賞。

參觀完後當然要在訪客冊中留言記念一下。

這裏也不乏一些傳統醬油老店,例如這間「金山寺味噌」,雖然他們已在日本各地開設了分店,但本店仍然可以在這裏找到。

「湯浅町」在2006年被日本政府認定為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

因此不少這些具歷史價值的舊建築得以保存,唯部份舊建築已人去樓空,有些日久失修的甚至已經坍塌或埋沒有草叢中。

這個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有些較有特色的舊建築,都會有建築物的名牌資料及介紹,讓遊客了解該處昔日過去的歷史。

不知是否因為這是平日,街道上人流稀疏,只是偶然才遇到一兩個遊客。

這裏雖然不算是熱門遊覽的地方,但官方的遊覽資料地圖做得很不錯。

雖然這裏已沒有昔日的繁盛,但幸好有部份老一輩居民,仍然繼續開舖營業一些小店,這裏在路邊的自助式檔口售價100円一袋柑(和歌山非常常見的在地土產)真是很便宜呢!

這間店舖以已風乾的河豚(雞泡魚)作門口裝飾招來顧客。


因此不少這些具歷史價值的舊建築得以保存,唯部份舊建築已人去樓空,有些日久失修的甚至已經坍塌或埋沒有草叢中。

這個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有些較有特色的舊建築,都會有建築物的名牌資料及介紹,讓遊客了解該處昔日過去的歷史。

不知是否因為這是平日,街道上人流稀疏,只是偶然才遇到一兩個遊客。

這裏雖然不算是熱門遊覽的地方,但官方的遊覽資料地圖做得很不錯。

雖然這裏已沒有昔日的繁盛,但幸好有部份老一輩居民,仍然繼續開舖營業一些小店,這裏在路邊的自助式檔口售價100円一袋柑(和歌山非常常見的在地土產)真是很便宜呢!

這間店舖以已風乾的河豚(雞泡魚)作門口裝飾招來顧客。

這間舊屋則用改作展覽用,內裏擺放了不少燈飾設計給遊客欣賞。

參觀完後當然要在訪客冊中留言記念一下。

這裏也不乏一些傳統醬油老店,例如這間「金山寺味噌」,雖然他們已在日本各地開設了分店,但本店仍然可以在這裏找到。
角長
http://kadocho.co.jp/
在「湯淺町」這裏其中一間較知名的傳統醬油品牌是「角長」,這間在1841創立(天保12年)至今的醬油廠,在湯淺地區有幾個遊人值得參觀的地方。

據說是「角長」日本首間製作醬油的工場,這就是其本店的店舖。

店內地方不大,所售賣的醬油產品只放在店內一角,除了醬油外還有醬油制的副產品,如拉麵套裝、湯、米餅等等;從貨品上張貼出來的資料中看到,原來日本天皇昔日來和歌山御用餐點也曾經享用過這間店舖的醬油。

醬油資料館 / 角長(職人藏)
本店店舖對面有兩間也展覽館,後方的一間較新的叫「醬油資料館」,可以讓遊客看到很多昔日釀製醬油工具及釀造流程,但參觀及導賞是需要預約,因此我們即興來到就沒有機會內進參觀。

而另一間較舊的倉庫叫「職人藏」,這裏現時是「角長」的醬油民具館,開放給遊客免費自由參觀。

館內地方不算大,約有80平方米,內裏的展品有一點雜亂的感覺。

展出的所有工具都是用於生產醬油的工具,大部份都有文字簡介(當然只得日文版)。


再跟著順路到女湯,然後在這裏參觀的旅程就結束了。

參觀完「甚風呂」,我們便離開「湯淺町」這個日本重要傳統建築物保護區,由於保護區內的街道窄而且沒有泊車空間,因此保護區外圍近這條河流「山田川」也有一些免費停車場供遊客停泊使用。

更有趣的是,停車場旁有這些Q版的小電動車供遊客租用,而且亦不貴,若使用它來穿梭在保護區內的街道會更方便呢!


這裏設有一間房間叫「櫂棒攪拌體驗」,願意額外付費的話可以親身體驗用木棒來攪拌醬油。

來到見學的尾段,枱上擺放各種用於不同場合和味道的醬油產品可供遊客試味。

最後亦有一些醬油食品試食,不過味道和質感有點怪怪的。
不單可以在這裏買到咖啡及果汁,更可以品嚐到獨有的醬油雪糕。

店外對面是湯淺醬油的始祖之一「金山寺味噌」另一間店舖,但售賣的產品也是差不多,我們走了一個圈便離開了。

http://kadocho.co.jp/
在「湯淺町」這裏其中一間較知名的傳統醬油品牌是「角長」,這間在1841創立(天保12年)至今的醬油廠,在湯淺地區有幾個遊人值得參觀的地方。

據說是「角長」日本首間製作醬油的工場,這就是其本店的店舖。

店內地方不大,所售賣的醬油產品只放在店內一角,除了醬油外還有醬油制的副產品,如拉麵套裝、湯、米餅等等;從貨品上張貼出來的資料中看到,原來日本天皇昔日來和歌山御用餐點也曾經享用過這間店舖的醬油。

醬油資料館 / 角長(職人藏)
本店店舖對面有兩間也展覽館,後方的一間較新的叫「醬油資料館」,可以讓遊客看到很多昔日釀製醬油工具及釀造流程,但參觀及導賞是需要預約,因此我們即興來到就沒有機會內進參觀。

而另一間較舊的倉庫叫「職人藏」,這裏現時是「角長」的醬油民具館,開放給遊客免費自由參觀。

館內地方不算大,約有80平方米,內裏的展品有一點雜亂的感覺。

展出的所有工具都是用於生產醬油的工具,大部份都有文字簡介(當然只得日文版)。

從資料中亦得知,昔日在中國宋朝時代,當時興國寺的法燈國師,於中國金山寺學習味噌的製作方法,並且把這技術帶回日本的「湯淺町」,並在這裏發揚光大,因此亦把「湯淺町」成為日本醬油的發源地。

除了「長角」,這裏亦有另外一些參觀景點也是較為著名的「甚風呂」。
甚風呂
http://www.denken-yuasa.sakura.ne.jp/jinburo/
這裏在江戶時代曾是當地居民的戎湯(公眾浴場),現在已變成博物館。

這裏位於「湯淺町」的內街其中一處地方,位置較為隱蔽,但指示牌倘算充足,所以都不算難找。

進入博物館範圍就是這個浴湯昔日收錢的入口處,但現在變成博物館就變成了免費自由參觀了,進入參觀的遊客需要換上場地提供的拖鞋進入的大堂,這裏就是昔日的脫衣場,而大堂的位置不大,左邊是男湯,右邊是女湯。

從「甚風呂」的平面圖來看,其實浴場的地方只是整座建築物的小部份。

我們跟從博物館順路的指示牌參觀,首先經過男浴場,以現在的標準真的細少得可憐呢!

離開男湯後,就是後半部的歷史文物展覽區域,首先見到的是一些祭典儀式用的物品,包括衣服飾、鑼鼓和木轎等等。

接著看到的是昔日的舊式日本住宅家居擺設,這裏有一位很熱情的工作人員小姐站崗介紹,她知道我們是遠度從香港來的遊客,再加上我們懂得用簡單的日語應對,顯得很開心呢!

她以日文配上簡單英文向我們介紹,這個掛牆鐘原來已有一百年歷史。另外亦有一些手作可以售賣,所得之收益用作這個保存區的經費。

這裏樓上閣樓亦擺放了不少歷史文物,

包括錢幣、醬油瓶及各式舊家俱,全部物品都很珍貴呢!

而下層亦有一些歷史文物,包括古董相機和古董電話等等。

也遇見浴場後方的昔日熱水爐、水管和抽水機之類,相信當時是為浴場提供熱水用。

除了「長角」,這裏亦有另外一些參觀景點也是較為著名的「甚風呂」。
甚風呂
http://www.denken-yuasa.sakura.ne.jp/jinburo/
這裏在江戶時代曾是當地居民的戎湯(公眾浴場),現在已變成博物館。

這裏位於「湯淺町」的內街其中一處地方,位置較為隱蔽,但指示牌倘算充足,所以都不算難找。

進入博物館範圍就是這個浴湯昔日收錢的入口處,但現在變成博物館就變成了免費自由參觀了,進入參觀的遊客需要換上場地提供的拖鞋進入的大堂,這裏就是昔日的脫衣場,而大堂的位置不大,左邊是男湯,右邊是女湯。

從「甚風呂」的平面圖來看,其實浴場的地方只是整座建築物的小部份。

我們跟從博物館順路的指示牌參觀,首先經過男浴場,以現在的標準真的細少得可憐呢!

離開男湯後,就是後半部的歷史文物展覽區域,首先見到的是一些祭典儀式用的物品,包括衣服飾、鑼鼓和木轎等等。

接著看到的是昔日的舊式日本住宅家居擺設,這裏有一位很熱情的工作人員小姐站崗介紹,她知道我們是遠度從香港來的遊客,再加上我們懂得用簡單的日語應對,顯得很開心呢!

她以日文配上簡單英文向我們介紹,這個掛牆鐘原來已有一百年歷史。另外亦有一些手作可以售賣,所得之收益用作這個保存區的經費。

這裏樓上閣樓亦擺放了不少歷史文物,

包括錢幣、醬油瓶及各式舊家俱,全部物品都很珍貴呢!

而下層亦有一些歷史文物,包括古董相機和古董電話等等。

也遇見浴場後方的昔日熱水爐、水管和抽水機之類,相信當時是為浴場提供熱水用。

再跟著順路到女湯,然後在這裏參觀的旅程就結束了。

參觀完「甚風呂」,我們便離開「湯淺町」這個日本重要傳統建築物保護區,由於保護區內的街道窄而且沒有泊車空間,因此保護區外圍近這條河流「山田川」也有一些免費停車場供遊客停泊使用。

更有趣的是,停車場旁有這些Q版的小電動車供遊客租用,而且亦不貴,若使用它來穿梭在保護區內的街道會更方便呢!

湯浅醤油
http://www.yuasasyouyu.co.jp/
湯淺這個地區除了「湯淺町」這個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周邊外圍也有不少有關湯淺醬油的景點,尤其這間「丸新本家—九曜蔵」是開放給遊客參觀的醬油廠,來到這裏非常值得遊覽一下。

無論是坐JR又或自駕來的話,前往這間醬油廠是非常方便。

這裏距離JR湯淺駅約10分鐘步程,而自駕的話亦設有免費泊車地方。

而在醬油廠外已有不少拍照的地方,尤其這個有一個人高的醬油木筒,並有這間工廠的名稱「九曜蔵」,另外亦有一間小神社及鳥居。

也有一些醬油廠的歷史介紹及相關文物展示。

接著就是來到這裏的重點「工場見學」,即是參觀這間醬油工廠,如果是自由行形式自己參觀是免費的,廠方已設有指定路線及清楚的指示牌。(預約導賞員導覽才需額外付費……當然只有日文講解)

進入「工場見學」的門口,已見到這個差不多有一層樓般高的巨型杉木樽桶。

每項展品都有詳細的文字或圖片介紹,包括醬油廠的歷史及製作醬油方法。

這裏展出了製作醬油的各種原材料,包括日本產的黑豆、日產小麥、脫脂加工的小麥碎片、日本製的大豆、以及米麴菌(koji fungus,以利發酵)。

另外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廠房員工正進行壓制出汁的工作,並附有影片介紹。

另外亦可以透過玻璃窗看到廠房內情況,地方簡潔明亮,衛生環境不錯。

這裏亦可看到多個正在發酵醬油中的杉木樽桶,據說醬油在這裏要經過一年到一年半的沈澱發酵。

作為遊客點,見學路線中間提供了拍攝道具給遊客們扮演醬油廠師傅呢!
http://www.yuasasyouyu.co.jp/
湯淺這個地區除了「湯淺町」這個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周邊外圍也有不少有關湯淺醬油的景點,尤其這間「丸新本家—九曜蔵」是開放給遊客參觀的醬油廠,來到這裏非常值得遊覽一下。

無論是坐JR又或自駕來的話,前往這間醬油廠是非常方便。

這裏距離JR湯淺駅約10分鐘步程,而自駕的話亦設有免費泊車地方。

而在醬油廠外已有不少拍照的地方,尤其這個有一個人高的醬油木筒,並有這間工廠的名稱「九曜蔵」,另外亦有一間小神社及鳥居。

也有一些醬油廠的歷史介紹及相關文物展示。

接著就是來到這裏的重點「工場見學」,即是參觀這間醬油工廠,如果是自由行形式自己參觀是免費的,廠方已設有指定路線及清楚的指示牌。(預約導賞員導覽才需額外付費……當然只有日文講解)

進入「工場見學」的門口,已見到這個差不多有一層樓般高的巨型杉木樽桶。

每項展品都有詳細的文字或圖片介紹,包括醬油廠的歷史及製作醬油方法。

這裏展出了製作醬油的各種原材料,包括日本產的黑豆、日產小麥、脫脂加工的小麥碎片、日本製的大豆、以及米麴菌(koji fungus,以利發酵)。

另外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廠房員工正進行壓制出汁的工作,並附有影片介紹。

另外亦可以透過玻璃窗看到廠房內情況,地方簡潔明亮,衛生環境不錯。

這裏亦可看到多個正在發酵醬油中的杉木樽桶,據說醬油在這裏要經過一年到一年半的沈澱發酵。

作為遊客點,見學路線中間提供了拍攝道具給遊客們扮演醬油廠師傅呢!

這裏設有一間房間叫「櫂棒攪拌體驗」,願意額外付費的話可以親身體驗用木棒來攪拌醬油。

來到見學的尾段,枱上擺放各種用於不同場合和味道的醬油產品可供遊客試味。

最後亦有一些醬油食品試食,不過味道和質感有點怪怪的。
不單可以在這裏買到咖啡及果汁,更可以品嚐到獨有的醬油雪糕。

店外對面是湯淺醬油的始祖之一「金山寺味噌」另一間店舖,但售賣的產品也是差不多,我們走了一個圈便離開了。

Day 2B: 稲むらの火の館 (海嘯防災教育中心) + 白崎海岸
============================================
是次行程其他遊歷文章:
Day 1: Intro + HKG(香港) > KIX(關西空港)(UO898) + 和歌山城
Day 1: Intro + HKG(香港) > KIX(關西空港)(UO898) + 和歌山城
Day 2A: 湯淺町 (湯浅醤油, 角長, 甚風呂, 金山寺味噌)
Day 2B: 稲むらの火の館 (海嘯防災教育中心) + 白崎海岸
Day 2C: 湯快リゾート南紀白浜温泉白浜御苑
Day 3A: 白浜 (円月島 + 白良浜 + 千畳敷 + 三段壁 + 平草原公園)
Day 3B: 恋人岬と夫婦波 + 道の駅すさみ/エビとカニの水族館(蝦蟹水族館)
Day 3C: 串本橋杭岩 + 串本巿 + ホテル&リゾーツ和歌山串本
Day 4A: 串本海中公園
Day 4B: 本洲最南端-潮岬 (潮岬灯台, 潮岬観光タワー)
Day 4C: 紀伊大島 (樫野埼灯台 +樫野埼灯台旧官舎, トルコ軍艦遭難慰霊碑 (軍艦遭難慰靈碑) + トルコ記念館, オスマンコナック(Ottaman Konak), 海金剛, 日米修好記念館)
Day 4D: 那智山 (大門坂, 熊野那智大社, 青岸渡寺, 那智御瀧+お瀧拝所) + 湯快リゾート 南紀勝浦温泉 越之湯
Day 5A: 勝浦漁港魚市場 及 勝浦港
Day 5B: 太地町立くじらの博物館 (太地鯨魚博物館)
Day 5C: 熊野速玉大社 + 川湯温泉山水館川湯まつや
Day 6A: 仙人風呂 + 湯峰溫泉街+つぼ湯
Day 6B: 世界遺產熊野本宮館 + 大齋原大鳥居 + 熊野本宮大社
Day 6C: 道の駅 (奥熊野古道ほんぐう+熊野古道中辺路) + 南紀白浜とれとれ市場 (Toretore市場)
Day 6D: とれとれヴィレッジ (Toretore Village)
Day 7A: 有田川町鉄道交流館 + 和歌山県立紀伊風土記の丘
Day 7B: 和歌山巿 (黑潮巿場 + 紀の国フルーツ村 + 淡嶋神社), KIX(關西空港) > HKG(香港) (UO863)
https://laichili.blogspot.com/2018/11/2018-day-7b-kixhkguo863.html
https://laichili.blogspot.com/2018/11/2018-day-7b-kixhkguo863.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